不时从报纸上看到一些年轻的太太或先生赞颂自己丈夫或妻子的温馨四溢的家庭文章,心中不由羡而慕之。有婚来结有家来过确是人生之美事,特别是刚刚开始时候。
记得我刚工作不过一二年,要好的几个同学竟有一个率先结婚了,大概还虚加了岁数才够上法定的婚龄。便有另一位同学写信告诉我:一对狗男女,成双了!调侃的语气里不乏嘲弄的意思。——至今算来,他们的孩子都加入少年先锋队了。后来,另一位爱情已经成熟的兄弟写信谓我:我纵是一无所有,至少也有一个爱人。当时我觉得他有些儿女情长,如今方觉得他真是个好男人,也会是个好丈夫,他的女人一定会幸福。
至今乃至更长久以后,我们社会上仍有一种其实很偏颇甚至是错误的看法,以为谈恋爱和成了家让人分心,无暇顾及事业,以至于无所建树。因而认为男人35岁女人30岁成家才事业有成。但响应者还是少数,人们不可能签约一样等到哪一年才结婚的。
古时候,国人结婚是太过早了。人还没生下来,父母就指着大肚子定婚,他们在10多岁时就成家了。以儒家的观念,是“齐家、济国、治天下”。认为成了小家才能成大家,扫好一屋子才能扫天下,于是“成家”置于“立业”之前。这当很有道理。现代人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这个或无数个细胞都很活跃很和谐,那么整个社会机体将会更和美更健康。
我从一些报刊上知道:西方国家虽然离婚率高,但社会对家庭也十分的重视。像美国人,一个单身汉,他一个人的生活负担还要大过他养一个家。因为成了家可以减少许多赋税和享有许多的福利。我们国内的公司招聘人员,几乎是未婚者优先。而美国相当多的公司用人的政策则不同,他们认为已婚人士有耐心有责任心、宽容大度、成熟稳重、可靠可信。当年光棍基辛格当上国务卿之后,头一件事就是立即娶一位夫人,以平国内“无恒妻、无恒产者无恒心,何畀以国务卿之重职”的舆论。
而受这种观念影响至深的,莫过于大大小小的交易场合了。一个单身人总是给人以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而有了家,就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牵掣。就是脱开交易这种角度不说,家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根。有了根的人像一棵树一样,谁不想根深叶茂?这样他就会兢兢业业,步步为营,成就大事。而游走社会上的男女,就像没有根的浮萍一样,难以经受颠簸和风雨,独身而有成就的毕竟占少数。
未婚者不要为百分之几的离婚率吓住了。如果结婚都不怕,那离婚又何惧?有时路过大街,我看到比我年轻的兄弟喜气洋洋地结婚了,我对这幕热烈的景象感觉很好:今天是大好日子,又有人结婚了!并在心里默默地祝愿他们享福无边恩爱永远。